
客服電話:010-6890 0670
cctv.bilrary@staff.com
2024年,國家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有條不紊地服務于國家林草生態戰略大局,從制度建設到具體實踐,從技術創新到國際合作,切實提高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質量和水平。
調查數據的分析與研究,能夠及時識別出面臨威脅的物種,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同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提升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據統計,我國現有陸生脊椎動物約3100種,已定名昆蟲13萬種,高等植物3.9萬余種,其中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超過4000種。
巍巍山巒袤袤原野,郁郁森林清清溪流。保護地內,大熊貓、東北虎、金絲猴、雪豹、穿山甲、小熊貓、斑羚等野生動物自由出沒,攀枝花蘇鐵、杏黃兜蘭、百山祖冷杉、普陀鵝耳櫪等野生植物生機煥發。中國野生動植物保護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野性之美展現了東方大國“天人合一”“生命共同體”的大智慧,為全球生態保護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
百獸嬉戲,萬山錦繡——物種保護新輝煌
通過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棲息地保護建設等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斷加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和修復。以大熊貓國家公園為主體的棲息地保護體系,棲息地總面積從139萬公頃擴大至258萬公頃,大熊貓野外種群已增長到約1900只。圈養種群不斷壯大,2024年繁育成活大熊貓38只,全球大熊貓圈養數量達到757只。種群結構持續向好,科學評估顯示,現有大熊貓圈養種群能保持90%遺傳多樣性長達200年,為保護研究、科普教育、放歸自然提供了有力支撐。
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旗艦物種中心建設等多措并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由此帶動眾多瀕危物種生存發展形勢穩中向好,有力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整合設立藍冠噪鹛、朱鹮國家保護研究中心,推動設立亞洲象、長臂猿、川金絲猴國家保護研究中心,組建穿山甲、朱鹮、鹿類動物、雀形目鳥類等學術委員會;牽頭印發《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中國行動計劃(2024—2030年)》,推進20個全國鳥類保護監測示范總站建設,印發《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監測工作方案(2024—2025年)》,指導完成全國越冬水鳥同步監測;指導寧夏、甘肅等省區開展雪豹、普氏野馬等放歸自然,恢復壯大野外種群。
最新數據顯示,亞洲象野外種群從1985年的約180只增長至現在的300只左右,藏羚羊野外種群由20世紀90年代末的6萬—7萬只恢復到現在的30萬只以上,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2群不到10只,增長到現在的7群42只,朱鹮從1981年發現時僅存7只發展至現在的野外種群超過7000只,白鶴由210只增長到現在的5300余只。2024年全國水鳥同步監測共記錄到越冬水鳥172種,總數量達505萬只,為迄今為止全國范圍內越冬水鳥同步監測數量的最高紀錄。多地監測發現穿山甲活動,中華穿山甲數量逐步恢復。成功放歸自然的大熊貓、朱鹮、林麝、黑葉猴等物種,特別是曾一度在我國野外消失的普氏野馬、麋鹿重新建立了穩定種群并不斷擴大生存空間。
積極推動珍稀野生植物繁育和種群重建,通過種子庫建設、擴繁和野外回歸,促進瀕危植物種群恢復。野生攀枝花蘇鐵從20世紀80、90年代的23.4萬株增加到目前的38.9萬株,成為歐亞大陸自然分布緯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株數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蘇鐵群落。德保蘇鐵、杏黃兜蘭、報春苣苔、豬血木等200余種瀕危植物開展了野外回歸。華蓋木從6株增加到現在的1.5萬多株,迎來新生。百山祖冷杉從發現時僅存3株,目前已野外回歸4000余株。普陀鵝耳櫪從發現時僅存1株,到目前已培育人工苗數萬株、野外回歸4000余株。
交流創新,最美代言——大熊貓合作譽全球
高質量推動新一輪大熊貓保護國際合作,再筑跨國友誼金橋。2024年,穩妥有序接返9批次22只到期到齡大熊貓,運送出境4批次8只大熊貓開展新合作,圓滿完成中美元首舊金山會晤后續事項,充分發揮大熊貓“友誼使者”作用。扎實有序完成對所有境外大熊貓合作機構實地檢查評估和技術指導,全面保障旅外大熊貓的健康安全。順利完成向香港贈送2只大熊貓的任務。
打造世界一流科研創新平臺,攻堅克難助力保護新成效。整合央地資源,強化大熊貓國家保護研究中心建設,積極打造“兩平臺三基地”。組建國家林草局大熊貓重點實驗室和大熊貓保護國家創新聯盟。積極創建“瀕危動物致危機制與保育全國重點實驗室”。建立大熊貓保護研究基金,同步啟動野生大熊貓種群與棲息地保護、圈養大熊貓種群遺傳多樣性保護關鍵技術研究等重大聯合攻關課題研究。推動構建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體系,攻克大熊貓繁育、疾病防治等系列技術難題。
打造頂級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及文化交流平臺,高質量舉辦2024全球熊貓伙伴大會,呼吁關注熊貓和其他珍稀動植物的生存環境保護,深化合作與信任、民間交往與友誼。創新與大熊貓粉絲群體互動模式,組織召開3期5場關愛大熊貓人士座談會。
國植新園,綠色傳奇——植物保護新紀元
不斷加強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頂層設計。聯合住建部印發《國家植物園設立規范(試行)》《國家植物園創建、設立和建設工作程序(試行)》,組建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為構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萬物和諧的國家植物園體系提供堅實保障。
積極推動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標準編制。組織編制《國家植物園設立規范》《國家植物園考核評價規范》等標準規范,為高質量、高水平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積極推動已設立國家植物園建設,穩步推進新的國家植物園創建設立。目前,《國家植物園建設方案》正在按相關流程上報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華南國家植物園建設方案》已完成征求意見。按照“成熟一個、設立一個”原則,穩步推進上海辰山、西雙版納熱帶、南京中山等國家植物園候選園創建、設立等工作,目前已完成上海辰山、西雙版納熱帶、南京中山國家植物園的符合性認定評估和上海辰山、西雙版納熱帶國家植物園設立方案論證等工作。
積極支持珍稀野生植物遷地保護基礎設施、國家林草局重點實驗室、林草種質資源庫等項目建設,已設立的兩個國家植物園遷地保護和科學研究水平顯著提升。
智匯九州,海闊魚躍——國際履約慧觀瀾
順利完成中日合作繁育的16只朱鹮子代接返工作,深化了中日兩國間的友好交流。中美墨打擊加灣石首魚非法貿易三方執法聯絡組的成功運作,是中國在全球野生動植物保護事務中領導力和責任感的有力證明。配合做好與新西蘭資源保護部鳥類環志數據交換合作備忘錄簽署,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保護領域的影響力。全球雪豹及其生態系統保護計劃第八次指導委員會會議、中俄東北虎跨境保護交流會等國際活動,中國身影無處不在。
以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參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等國際公約,認真履行國際公約義務。積極參加CITES動、植物委員會會議,妥善應對敏感問題。CITES秘書處虎、加灣石首魚代表團來華考察。做好穿山甲庫存報送、附錄I物種評估、履約相關年度報告提交,展現出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堅定保護立場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更是在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與修訂的過程中,推動全球范圍內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守望鋒芒,規范發展——行業監管新常態
通過創新監管方式與完善監管機制等措施,不斷激發行業發展新動能。在全國開展虎等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專項整治行動,排查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取締一批、整改一批、保留一批。
開展全國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和公眾展示展演場所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強化行業監管。組織野生動物繁育展示安全管理、鳥類保護、活體野生動物專用標識、穿山甲片庫存等綜合調研。在河南省開展活體野生動物專用標識管理試點,規范利用活動。指導做好海關等執法部門野生動植物制品移交處置。配合最高檢等建立健全司法涉案活體野生動物移交救護協作機制。積極推動相關標準的制定與實施,提高行業的規范化與標準化水平,維護了野生動植物保護的良好秩序。
鐵腕執法,護航安正——非法貿易強扼制
建立跨部門、跨行業協作機制,加強與執法部門、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合作,構建較為完備的保護體系。
會同公安部組織開展多次專項整治執法行動,嚴厲打擊非法捕獵、販賣及濫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及其制品的違法犯罪行為,非法交易顯著減少,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的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
聯合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公安部等多部門,共同開展“清風行動2024”“網盾行動2024”,形成強大的執法合力。這些行動不僅覆蓋了線下市場,還延伸到了網絡平臺,實現全方位、立體化執法,有效凈化了市場環境,確保了國家生態安全,展現了相關部門在執法上的新擔當,有效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
生物盾牌,衛士無畏——生物安防新壁壘
牽頭15個部門聯合印發《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組織召開部門間聯合防控野豬致害專題會議,向29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林長發出野豬致害防控工作提示函,印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辦公室關于深入排查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安全隱患的通知》,開展四川省青川縣野豬等陸生野生動物致害綜合防控國家示范,成立7個工作組,赴廣東等13個重點省區開展實地調研指導,聯合公安部共同研究持槍獵捕野豬等致害陸生野生動物管理辦法,強化對各地野豬等野生動物致害防控工作指導。指導地方妥善處置黑龍江省勃利縣東北虎進村傷人、陜西省嵐皋縣野豬攻擊致人死亡等突發事件。
印發《關于認真做好野鳥禽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做好野生動物異常情況的應急處置和風險排查,及時消除疫病傳播風險隱患。圓滿完成全國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外來入侵物種普查,編制《全國林草領域外來入侵物種狀況及危害趨勢報告》。為科學應對、及時處置外來物種突發事件,印發了《林草領域外來入侵物種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